欢迎来到金坛区直溪中心小学网站!  
当前位置:首页>>教育科研>>学科教研>> 文章
开展问题导学 促进学生思考
数学组第三次教研活动

发布时间:2021/3/22 10:18:26 作者:张露 浏览量:2317次

2021317日下午,张露老师执教了五下的《探索图形面积中的变化规律》这一课。听完这节课,我感受颇深,张老师这节课最主要有以下两方面的特点:

一、知识脉络清晰,教师从扶到放,让学生逐步完成规律的探索。

刚开始,张老师出示了两个三角形,分别已知高和底的长度求出它们的面积。这一步旨在让学生回忆求三角形面积的公式和方法,为下面的探索学习作了知识铺垫;接下来又出示了两个三角形等高情况下的两个问题:(1)橙色三角形面积是粉色三角形面积的几分之几;(2)梯形面积是粉色三角形面积的几分之几。在解决前一个问题时,张老师注重引导学生思考:高的条件不知道,可不可以进行假设?学生各抒己见,假设的数据各不相同。在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设定列式解决问题之后,引导学生进行比较,发现不管假设的数据是几,最后的结果都是一样的,学生陷入了思考。接着老师又抛出了后一个问题,这一次老师不作任何提示,让学生根据自己在上一题中获得的经验独自解决这道题。学生的表现让人惊喜,有的学生假设高为具体的数据,也有学生想到用字母h代替,后一种学生的思维层次明显得到了提升。

在此基础上,张老师又出示了两个等底三角形的问题:绿色三角形面积是红色三角形面积的几分之几。这个问题,学生的答案比较有意思,一个学生假设底为1,更多的学生是假设底为a,计算过程都比较简洁。看来,大多数学生已经能探索出这些图形面积的内在规律了,即不管是等高还是等底的两个三角形,在不知道高或是底条件的情况下,不管是用数字来代替还是用字母代替,两个三角形面积的比都是固定的。

三次问题的依次呈现,使得学生的思考逐步走向深入,从假设数据的多元化逐步趋向单一的用字母表示,学生的思维经历了假设、比较、类比、概括、归纳这一系列的活动过程,使得学生的思维品质不断得到提升和发展。

二、问题的递进呈现,使得数学深度学习真实发生。

在学生经历一番思维探索初次品尝到成功的喜悦之后,张老师又抛出了最后一个问题:小小设计师,让学生根据今天学习的内容把一个三角形分成两个三角形,使一个三角形的面积是另一个三角形面积的1/4

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是数学的应用。规律的探索学习过程一般是学生经过探索之后发现规律,再到运用规律解决问题。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,这个问题很具有挑战性,要求学生将刚刚获得的知识灵活地进行运用。学生在经过片刻的思考之后,在张老师的循循善诱之下,想到了将三角形的底分成5等份,让后将它分为14,这样一个三角形面积就是另一个三角形面积的1/4。这个问题是规律的具体应用,在探究规律的过程中,教师不断启发、引导学生思考,以问题驱动学生学习,培养了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,学生获得的成就感为他们持续学习提供了动力。由于时间关系,张老师无法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来交流和展示,答案肯定不止一种,我想课后肯定会有学生继续思考:还没有别的设计方案。这样的学习过程使得学生的思维更深刻,学习变得更有意义,从而使学生的深度学习真实发生。微信图片_20210322101936.jpg

微信图片_20210322101945.jpg

【打印此页】 【关闭窗口】

版权所有:金坛区直溪中心小学 地址:常州市金坛区直溪镇镇兴北路37号 电话:0519-82441258

技术支持:南京裕后网络科技有限公司