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来到金坛区直溪中心小学网站!  
当前位置:首页>>德育园地>>家长学校>>活动开展>> 文章
【原】家访记录:手拉手,我们一起滋养生命
家访记录

发布时间:2023/3/31 8:45:04 作者:洪俊 浏览量:818次

手拉手,我们一起滋养生命

直溪中心小学 洪俊

 当我的手拉住你的手,当我们双手紧握时,希望就在此刻诞生了。——题记

毕业后工作已有二十余年,其间,做了十年班主任。班主任工作就像良工琢玉,是一项精细活。实可谓,教到老,学到老。最近的几次家访,就让我感慨颇深。

曾几何时家访离我们越来越远。我们已经习惯于手机单线联系的便捷,习惯于校讯通群体告知的直接,习惯于通知家长来校面谈的居高临下。

本学年,我担任主任工作。班上有一位姓刘的学生,外省户籍,流动人口子女。该同学学习成绩在班上名列前茅,且担任班上的劳动委员,但该同学性格内向倔强,惰性大,家庭作业时常不做。平时,我多次与他进行沟通交流,也经常和他父母电话联系,了解情况,并共同协商如何去管理和引导孩子,但见效甚微。有一次,我接到孩子妈妈的电话,说孩子不愿意来校读书,家长苦口婆心也无济于事。获知这一情况之后,我急忙在电话中问之缘由,他漠然回答:就是不愿意上学,无任何原因。后来经我和他父母多次做思想工作才勉强到校继续他的学习。

此后,我一直在思考:孩子为什么不愿意上学?是学习跟不上了,还是被老师批评了?这些全都不是。难道仅仅是懒惰吗?这件事情一直压抑在我的心头,百思不得其解。于是,在他在校学习期间,我格外地关注他,并经常与他沟通交流,给予他更多的表扬和激励,希望以此改变他对学习和人生的态度。然而却事与愿违,他依旧没有改变以往不良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,总是用身体不好等各种借口作为搪塞他不及时完成作业的理由。本学期开学初,他又不愿意到校读书。万般无奈之下的父母也只能由着自己的孩子,不念就不念吧。面对孩子的反复态度和家长的无奈之举,我虽多少有些失望,但更多的是一种责任。糊涂一时,贻误一生。于是,我在向校领导详实地反映情况之后,立即组织班上的科任教师一起走进孩子的家庭,开始了我们的融冰之旅。

走进孩子的家里,所有的老师都被眼前的一切惊呆和震撼了。一家几代人租住在仅有十多平米的低矮平房里,家里没有一样像样的物件,连孩子学习的桌椅都没有,且孩子的爷爷年逾古稀,父亲又常年在外打工,家庭拮据状况令人难以想象。我和科任教师只能以床沿为凳进行了一次特殊的家访。我们就孩子在校学习生活等方面的情况与家长进行了沟通和交流,挖掘和肯定了孩子身上的优点和长处,纷纷表示今后将对孩子的学习和生活给予更多的关心和帮助,并让家长对学校和老师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。老师们中肯诚挚的话语让孩子的妈妈,一位朴实的农村妇女几乎哽咽,激动之情溢于言表。此刻,我们每一位教师都深切地感受到以前的工作存在种种不足,对待学生可能关注的重点不仅是他们的学习,更多的是要关注他们的生活和心理状况。整个访谈过程中,孩子一直坐在我的旁边。老师们无微不至的关爱让他终于放弃了沉默,主动和老师交流起学习和生活中的点点滴滴。访谈结束之前,我们向孩子赠送了自己早已精心准备的学习和生活用品。之后,学校也向孩子家里赠送了一套供孩子学习的课桌凳。

精诚所至,金石为开。家访结束离开之时,我们班的这个孩子眼中噙满泪花,这是一种顿悟之后的愧疚之泪,是一种受尊重和关爱之后的激动之泪,更是一种向善向学回报学校和老师之泪。我们在欣喜欣慰,感慨良多的同时,也使我们明白了今后自己肩头上的责任与义务。

走进学生家庭,让我们感动着,也收获着,今后的路我们将一如既往地走下去,更加坚定地走下去。最后,我想说:没有哪种方式能比家访时面对面的交流更为坦诚真切;没有哪种方式比家访时身临其境的体验更为刻骨铭心。的确,家访不仅仅是沟通更是教师心灵的洗礼。引用一首诗作为本文的结尾:

那间教室,放飞的是希望,守巢的总是你。

那块黑板,写下的是真理,擦去的是功利。

那支粉笔,画出的是彩虹,洒下的是汗滴。

那个讲台,托起的是学生,奉献的是自己。

1

【打印此页】 【关闭窗口】

版权所有:金坛区直溪中心小学 地址:常州市金坛区直溪镇镇兴北路37号 电话:0519-82441258

技术支持:南京裕后网络科技有限公司